午間直擊——周期轉換,結構分化
發布時間:2023-05-16 14:59:40
今天早間公布的國內經濟增長數據對比,投資環節的全面放緩是主要拖累點,地產投資對應的周期轉換,從后端銷售到前端新開工,弱現實繼續兌現,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、高技術投資,部分呈現為基數效應的穩中趨緩,經過去年到今年初的托底扶上馬再送一程后,沒有揚蹄不易奔跑,穩步前行呈現的更多一些。
相對的改善點,回到了消費環節,18%的名義增幅,至少是近三年的提勁水平,這一方面回到去年末的市場共識預期,經濟活動漸次回復消費流轉改善是大概率,同時去年低基數效應在二季度動不動就很嚇人。只是,面對消費改善從強預期變為弱預期再到平現實,市場的反應似乎更加糾結和猶豫,擺脫了地產周期的束縛,可用支配似乎提高了,但同時地產周期之母的傳導,也讓衍生傳導環節預期同樣轉為謹慎,注重性價比,注重新經濟體驗,就像大家討論說的那樣,不一定是消費降級,但消費理性肯定是更明顯了,周期轉換不僅影響投資,潛移默化還在影響消費,結構變化與市場分化交相呼應。
三駕馬車之中,出口的相對平穩繼續好于預期,產業鏈供應鏈的完備互補和競爭替代錘煉,紅利效應有延展傾向,如果不被硬脫鉤,出口的緩中穩定,大概率好于投資環節。當然,經濟總量的自主可控,投資是最容易見效的,當下的周期轉換,讓經濟修復有別于前十年的政策發力期,這是我們碰到的新現實,也是風險化解的合理現實,出口和消費轉向高質量發展成果紅利期,投資緩沖后走向高質量支持期,新階段的名義經濟增長周期下滑,仍有條件保持有序調整,穩步前行。
熱心群友們的討論,還是盯著大A看分化,看爭議。外圍討論點,外圍的債務違約窗口期臨近,目前的情景不易輕易妥協,債市長短端利差會趨向收斂壓制,歐美股指的高位頂背離不容易發力上行,商品市場的工業品壓制沖擊,還有石頭待落地的警惕。
前幾次的債務違約市場波動沖擊來類比,如果之前市場沒有有效消化,則往往容易來一次風險釋放的情緒宣泄,避險小共振,如果之前已經有了波段下行壓力釋放,則更容易出現的是弱振蕩反復消化的波動,類似于利空消化反應。
國內市場的股指調整,搭臺唱戲的吆喝聲,人氣似乎并未聚集。技術派關注上證指數更多一些,有人提示多周期共振的形態低點待檢驗,有人提示隱約的擴散形態還在爭持中,也有人喊話,不能再被上證指數誘導觀感了,看看全A指數,市場的低彈性缺活力,已經不是政策改變就能輕易扭轉的。
當下商品市場也開始逐步進入現貨季轉換的窗口期,板塊組合對沖,是劃船應變的好辦法,現貨季保值的鎖價比例,賣保比例可以上提一檔,內外反套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這個窗口期,注意賣保鎖價,進口比價打開要鎖,庫存管理要鎖,對應的供需中樞再平衡成為現貨季轉換的主要交易邏輯。農副環節,一個做軟商品,一個做養殖鏈的周期轉換,或也是劃船應變的好辦法。
(倍特期貨 魏宏杰)